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,新冠疫情导致世界各地的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激增。
研究显示,2020年全球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病例分别增加了28%和26%,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患病率上升幅度最大。在新增重度抑郁患者中,超过3500万是女性,男性接近1800万。
该研究认为,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,人们情绪波动较大,更容易处于焦虑、恐惧、忧虑过度等负面精神状态,从而引发抑郁情绪。
那么,面对如今已然常态化的疫情,职场人该如何应对呢?用人单位又该如何识别其中的用人风险呢?
一、如何有效识别用人风险?
在日常的工作中,我们偶然会发现有些我们熟悉的同事有不一样的“变化”。有些同事平时斗志昂扬,突然在某些时间变得沮丧、烦躁和困扰,也无心工作,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结果和组织的人员协作。
那么在企业日常管理中,我们该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程度呢?
企业可以引入人才测评工具,通过科学有效的识别员工的心理状态。
目前市场人才测评主要有类型论和特质论的测评工具。
类型论测评工具主要是对人的共性的划分,不能测量能力,且类型之间不能转换,不适合在企业人才的选用上作为衡量标准。
但特质论测评工具可以了解测评者底层性格特质,每个特质都有高分倾向和低分倾向,没有好坏之分,不同的特质对应不同的行为特征,特质之间可转换,对人的能力是可测量的,更适合在招聘和人才管理的各个阶段使用。
除此之外,识才提效能力测评工具还可以用来衡量人的心理状态,不仅可以帮助职场人去发现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水平,还可以帮助企业去识别其中的用人风险,以及时应对风险。
这在识才提效能力测评中主要看这几个指标:情绪健康风险、焦虑倾向、易沉迷倾向。
1、情绪健康风险指标
测评可以识别出组织中具有抑郁倾向人群(但具体诊断还需要借助专业心理测评工具)。
(1)情绪健康风险高分的人群特征:
今天和明天的行为表现基本一致的、可预测的。他们平静、从容不迫,即使处于压力情景下也保持一贯地自信,而不会过度反应。
(2)情绪健康风险低分的人群特征:
外向的人:感情用事、易怒、做事过分按照自己的兴趣、自我怀疑、容易被人利用;
内向的人:愤世嫉俗、过分苛责、挑剔、丧失耐心,不断的抱怨环境因素。
2、焦虑倾向指标
测评可以有效识别组织中具有焦虑倾向,需要格外关注和注意的人群。
(1)焦虑倾向高分的人群特征:
通常抑郁激动、焦虑,对于自己的境遇常常感觉不太满意,高度的焦虑不但降低工作效率,而且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水平。
(2)焦虑倾向低分的人群特征:
生活适应顺利,通常感觉心满意足,但极端低分者可能缺乏毅力,事事知难而退,不肯奋斗努力。
3、易沉迷倾向指标
测评可以了解测评者对于某些事物是否具备易沉迷的倾向。
(1)易沉迷倾向高分人群特征:
对事物易沉浸、易着迷上瘾,且难以摆脱,严重者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。
(2)易沉迷倾向低分人群特征:
比较的理性,对喜好保持客观的态度,能够及时抽离出来,不易沉迷。
二、组织内部如何应对?
1、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,避免反复传播无效信息
疫情下,外在环境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,大量的信息如同洪水一般从多方涌来,但往往很多信息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用处的。因此,对于我们自身而言,首先要有效识别信息的价值性,断绝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摄入,减轻信息过载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。
如果,你是企业的HR和企业管理者,应该要捡重点、选必要的有效信息进行发布,且信息需要与公司和工作有一定的相关性,不应该在组织中频繁的发布全员公告,也没有必要反复传播当前疫情情况,营造相对融洽和正向的组织氛围。
2、关注结果,避免过分关注过程
疫情期间,很多有家庭的员工,既要关注工作的结果,又要关注家庭琐事和照顾小孩上网课等事宜。因此员工的专注力会被很多事情给分散,如何妥善安排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。在这种状况下,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工作结果的交付,而不是过分地监控员工。
3、转移关注重心,倡导生活体验
疫情期间,很多企业给员工策划了一种自愿参与的线上打卡活动。例如“每日运动”、“每日读书”、“美食分享”等拍照记录打卡的活动。通过引导员工分享生活,又无关疫情的小细节,记录着疫情期间大家的生活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员工转移对于疫情的过分关注,还能加强组织凝聚力。
但这项活动有几点需要注意的:
1.引导自愿参与,不给员工增加额外负担
2.降低报名要求,激发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
3.合理设置分享要求,避免员工心有余力不足
4、保持沟通,关注情绪状态
心理问题的产生,是因为一直处于猜疑与恐慌之中。组织中管理者可定期组织“务虚会”或“吐槽大会”,通过彼此沟通,转移工作注意力,缓解焦虑的情绪。
而组织中的人力部门,可多与员工进行非工作场合的沟通,了解员工当下的状况,及时给予一定心理疏导。对于有条件的组织,还可以专门邀请心理专家,在组织中开展情绪健康讲座等。
疫情无情人有情,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组织层面,只要找到适当的方法、借助科学的工具,一起积极面对,就必能“共渡难关”,最大程度规避疫情所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,保证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和谐,也保证了组织的高人效和稳健运转!